您现在的位置: 鹿角海棠 > 鹿角海棠扦插 > 正文 > 正文

苏轼很痴情的一首诗歌,为海棠花而写,

  • 来源:本站原创
  • 时间:2023/11/30 9:51:02
刘云涛 https://m.39.net/pf/a_4305593.html

文/顾无

“水陆草木之花,可爱者甚蕃。”

自古至今,喜欢花的人,可谓数不胜数。然而,有一位大文豪,却把爱花这件事情做到了一个高度,可谓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。

这位大文豪的名字叫苏轼,他喜欢的花也特别,不是什么世人眼中的富贵花,牡丹,玫瑰之流,而是海棠。

海棠开的花小小的,香气却很浓郁,开在那里,就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气质,特别招古代文人的喜欢。

写作这首诗的时候,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的第五年。

苏轼的少年过得很顺利,年仅24岁的苏轼应中制科考试,即通常所谓的“三年京察”,入第三等,为“百年第一”。这样的成绩即使放在整个北宋的历史上来看也是很耀眼的。

然而,带着主角光环的苏轼却因为锋芒太盛,不会圆滑做人,在官场遭到了政敌的很多攻击。即使如此,苏轼也并没有像其他的天才少年一样一蹶不振下去。

相反,他的后半生虽然一直在贬谪和流离中度过,他却始终没有丢失眼中的那一束光。生活窘迫,政治失意都没有妨碍苏轼持续的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和乐趣,东坡肉,羊蝎子,海南的荔枝,都是苏轼快乐的源泉。

旷达,是苏轼身上最闪光的一个点,比他的才华,他的政治功绩,他的豪气更加耀眼,也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。

“先生一笑而起,渺海阔而天高。”

海棠

宋代:苏轼

东风袅袅泛崇光,香雾空蒙月转廊。

只恐夜深花睡去,故烧高烛照红妆。

这是一首写花的诗,却又不单单是写花,苏轼为这一朵海棠的美丽作了无数的铺垫,从中我们看出的,是苏轼对生活,对生活中各种美好的深沉热爱,这也是他在后半生的颠沛流离一直旷达的理由。

诗的第一句是对于场景的描写,春风习习,温柔的吹拂着庭院中的一草一木,时间已经是晚上,花的香气空蒙而轻灵,笼罩着苏轼周遭的环境,不知不觉中,月亮已经转了一个弯,照不到廊道的这边了。

第一句中的袅袅用到了《湘夫人》中的语境,“袅袅兮秋风,洞庭波兮木叶下”,体现出春风的柔和温存。“泛”字用的也好,事物上泛起淡淡的光,在寂寞的夜里就显得温暖而美好。

下半句主要描写了两种意象,花和月亮,都是诗人们老生常谈的东西了。然而在苏轼这里,他们又有了不同的情态和角度。写花不是直接描写,而是写它的香气,香雾空蒙,让人迷失在空气里淡淡地,却有着致命吸引力的香气中。写月亮也不是写它的美好,而是写它刻薄,转了个弯,不再将光亮赐给这边的世界了。

然而一切的描写都是一种铺垫,第一句中营造出了夜晚宁静而美好的氛围,已经达到了诗歌起和承的目的,为下文的转折和情感抒发做好了准备。

第三句是全诗的一个转折点,从这一句开始,诗歌的角度从客观转成主观,不再是纯粹的场景和意象,而有了人的活动的参与。

夜深了,唯恐这么娇弱的花朵在夜里昏昏睡去,于是烧起高烛,照亮海棠的红妆。

很多人对这句诗的第一印象可能是,这人是不是有毛病?点蜡烛就为了看一朵花吗,还说是怕花睡着。

然而,苏轼这种对花的痴情,大部分人应该是可以理解的。越是处于人生中不幸的境地,对于生命中出现的美好就越加的珍惜,苏轼就是如此,从京城权臣到地方上受人监督的罪臣,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,曾经唾手可得的美好现在看来却是那么的珍贵。

其实,海棠花之于苏轼,除了是一朵美丽的花之外,还有着更深刻的含义。这朵花,象征着苏轼向往美好的心,象征着遥不可及的朝堂,君主,也象征着没肚子不合时宜的自己。

烧高烛,照的是红妆,更是苏轼自己的心境。

这首诗里有着苏轼一贯的旷达,一贯的积极面对生活,面对苦难的态度。只是,我们好像也能读出一点其他的东西。诗中的月亮到底象征了什么,苏轼对月亮有怨言又是为了什么呢?

这一点就留给读者朋友们思考吧,欢迎把你的答案分享到评论区!

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lujiaohaitanga.com/ljhtqc/10325.html

Copyright © 2012-2020 鹿角海棠版权所有



现在时间: